-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豆瓣:文艺青年的净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当我们打开微信、QQ,各种亲朋好友的消息扑面而来,一一回复后刷一刷朋友圈,某某小学同学今天结婚了,某某同事又出国旅行了,这时候评论点赞又是不可少的。看完微信,我们又
当我们打开微信、QQ,各种亲朋好友的消息扑面而来,一一回复后刷一刷朋友圈,某某小学同学今天结婚了,某某同事又出国旅行了,这时候评论点赞又是不可少的。看完微信,我们又打开微博,了解一下最近各大明星又出了什么花边新闻,搜一搜最近年轻人都聊什么话题,然后不可避免地看到有人持与自己相左的观点,气愤之余还会兴起一场骂战。接着,抖音、淘宝、网易云等各个软件轮番上阵,一天的时光就在刷刷刷中过去了。
互联网来得太快、太猛,我们被眼花缭乱的碎片化信息洪流所淹没,有的人乐在其中,有的人却想从纷扰中逃离,寻找一片清净之地。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APP名叫豆瓣,不管是页面、内容还是商业模式都是如此简单,由此这些人纷纷来到此地,成为豆瓣当时以及日后十余年的最忠诚的一批粉丝,而这群人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艺青年。
从杨勃到阿北
且不论当今社会中的“文艺青年”随着日渐乱用似乎逐渐成了一个中性词,但其最初的释义为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他们共通的特征有:有文化、有审美、有情怀、注重精神世界的发展、不把世俗的升官发财当作人生追求而是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杨勃就是这样一个人,1969年出生于陕西汉中的杨勃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别人家的孩子”,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又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不久就入职于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担任顾问科学家。此时的杨勃可以说是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这个人人羡慕的职业在杨勃眼中却并不那么美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工作太稳定了,我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到几十年后自己的职务、薪资福利。”心动不如行动,有此想法后的不久,杨勃就辞职回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作为文艺青年的一员,杨勃有着和其他同类一样的兴趣爱好:旅游以及阅读,那么就从爱好开始吧。一开始,他选择做旅游网站,但是在当年的中国,我们的经济才刚刚复苏,广大人民群众都一心搞生产,很少会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为了一饱眼福。所以如此小众的兴趣网站也很少能得到人气,网站页面刚做了一半的杨勃决定放弃这个项目。
杨勃转向了做读书网站,读书也是他的一大爱好,而且比旅游更大众化些。就这样,杨勃独自一人在星巴克连敲3个月的代码后,豆瓣诞生了。最初他用了自己所居住的豆瓣胡同为网站命名,这是一个用户可以标记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图书的网站,同时它会根据你的标记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内容。作为豆瓣的第一个用户,杨勃为自己取了一个网名,也可以叫艺名——阿北。这个颇具文艺范的名字来源是因为他当时作为一个北方人身处在南方,而南方人喜欢用阿字开头作小名,所以就叫阿北,没想到这个名字一用就是十几年,到现在人们听到杨勃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听到阿北就知道是豆瓣创始人了。
2005年3月,豆瓣正式上线,在网站上关于豆瓣的那一栏有这样一段话:“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正如这段话那样,这个圈子中,没有特约的作者、没有限定的写作范围、格式,一切的内容、分类、筛选都由注册账号的豆友们产生。你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图书,搜索感兴趣的话题,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而通过背后的技术,你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和你喜欢一样的东西,与你一起分享、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行为都是不用付费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网友,只要肯花一分钟的时间注册,就可能会找到心灵上的知己,这在这个虚幻复杂的互联网世界是弥足珍贵的,从另一方面来看,你可以把豆瓣理解为以兴趣为媒介的人脉关系网。
豆瓣的慢节奏
豆瓣一路走来就如它的创始人阿北一样,在中国是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存在。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世界,大家在争相与时间赛跑,拉用户、拉流量、拉关注度,论坛、博客、微博的先后兴起与衰落,诉说着一段段互联网商业竞争背后的血雨腥风。而豆瓣,也只有豆瓣,却依然停留在自己的节奏上缓步前行。
豆瓣的慢尤其体现在商业化进程上,不同于微博无下限的广告推广、大营销号和明星的宣传代言,在豆瓣上,你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商业行为。尽管它自身为了运营也会有一些广告位,但它的广告页面非常简单、文艺,充满了豆瓣特色,和整体的网站风格非常贴合,给用户舒服、贴心的浏览体验,充分满足了文艺青年小而美的追求。其实阿北在豆瓣的商业化进程上也做过不少的努力,从最初单一的图书、电影、音乐到现在的小组、同城、电商、FM,都是在一点一滴中缓慢地进行变革。但阿北的文艺化情怀告诉自己,无论豆瓣如何商业化,都不能触碰到忠实用户们的底线,这是他们逃离尘世后的最后一片净土,阿北不想让世俗的欲望玷污了文艺青年们的精神角落。在版本的更新迭代上,豆瓣和其他网站相比也不是“慢”得一点两点,因为它是真正的注重用户体验的一款产品,文艺青年的另一大性格是念旧,不希望喜欢的东西做太大的改动。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21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