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当前大众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问题以电视剧深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当前的文艺市场上,靠商业化手段运营,以普通大众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大众文艺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它既发挥了娱乐和启迪大众的精神作用,也促进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对我们的社会
在当前的文艺市场上,靠商业化手段运营,以普通大众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大众文艺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它既发挥了娱乐和启迪大众的精神作用,也促进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作用和影响。但是,在大众文艺的繁荣景象中也出现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如同质化重复、粗制滥造、宣扬不正确的人生观等。其实,文艺创作本身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以及怎样去表现,创作的成果,即作品体现着创作者的价值选择。以中国版电视剧《深夜食堂》为例,其所遭受的极低口碑评价折射出的正是它创作价值取向上的诸多问题,在当下大众文艺的发展热潮中,价值选择暧昧、创作倾向模糊的类似作品并不少见,很值得我们深究和探讨。
一、盲目信奉“拿来主义”,本土化价值观念缺失
近年来在国内荧屏和各大视频网站上常能看到被“中国化”改头换面的海外高收视率好口碑的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在追求低投入高收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购买成熟IP,接续热点话题,改编经典故事,省时省力就可以获得借势效应,似乎是商业化大众文艺很乐于选择的一条捷径。但是,引进日本热销漫画《深夜食堂》版权的中国版电视剧《深夜食堂》虽集合了一众明星,又有台湾偶像剧导演蔡岳勋执导,却未能再现原作及日版、韩版电视剧改编的好评如潮,收视率和口碑都低得出人意料,究其原因,首先是不假思索的“拿来主义”对引入模板未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本土化改造,没有体现出本国优秀文化内涵与价值,直接导致了其悲剧结局。
食堂作为串联故事的主要场所,是作品主题揭示与点睛之处,电视剧又是视觉艺术,对这一重要场景的视觉呈现上,《深夜食堂》的场景设置和美术设计却是简单“拿来”的。日式吧台、原剧菜单、几乎一模一样的老板角色造型,凡映入眼帘的,与原版分毫不爽。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以“食”为主的电视剧,剧中的菜品竟然也是“拿来”的,章鱼香肠、鱼松饭、酒蒸蛤蜊,炸鸡啤酒和汉堡,这些原版作品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情感故事的外国菜式,出现在中国人演中国人看的深夜食堂中,让热爱和享受着积淀了千年传统饮食文化的我国观众情何以堪。
对于观众的热烈“声讨”,导演蔡岳勋声明,“原著作家安倍夜郎就提出三个不能改的地方:老板脸上的疤不能去掉;老板不能有背景故事;老板做的菜不能是大菜,应是普通人打开冰箱就能做的菜。”[1]但一看便知,这不等于不能有任何再度创作,严格的改编要求不能成为翻拍者不作为的理由,却往往是检验改编者创造能力的试金石。在韩版《深夜食堂》中,一样苛刻的翻拍条件,但观众观赏到的却是半敞着牛仔衬衣轻松自在现代范儿的老板,蜿蜒曲折的餐台上摆出的是海苔、年糕、泡菜、烤肉、豆饭等地道的韩国餐食,令网友感叹“中版《深夜食堂》跟日版之间,不止一个韩版的距离”。事实证明,即便是在严苛条件下,只要细致深入地开拓挖掘,本土化的改编创造不是做不到的,关键是创作者有无坚定鲜明的本土化价值取向与创作目标。
电视剧播出前,蔡导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该剧“将联合两岸三地的金牌制作团队,以’每一集故事都是一部电影’为最高要求,将料理亚洲化、制作极致化、拍摄场景国际化、现实故事温暖化”,[2]“两岸三地、金牌、最高、亚洲化、极致化、国际化、温暖化”,导演宣称的目标时髦而高远,却唯独没有“本土化、中国化”这样接地气的理念和想法。对于这样一个已经达到国际热度的IP资源,翻拍却不去考虑如何深度挖掘和体现中国文化的本土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价值意识的缺失,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踏入了盲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应以“洋为中用”为原则,从海外引入版权的节目和作品,如果改编者没有明确的本土化意识,缺少对本土文化的充分重视和深度认知,只是一味照抄照搬,模仿借鉴之外没有本土化的转化和创造,不能体现出鲜明的本土文化价值取向,那么非但不会得到受众的好评和认可,甚至还可能会适得其反。《深夜食堂》忽视本土文化价值而导致的失败给热衷于购买国外版权的大众文娱经营者们提了个醒,引入海外模式,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本土化转化,富有创造性地展现本土文化的价值内涵,才能使作品活力充盈。
二、虚构缺乏现实主义气质,真实性价值意识不足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223/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