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吴为山创作与传播贵在中国精神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倡导新兴木刻开始,大众文艺成为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的追求。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倡导新兴木刻开始,大众文艺成为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的追求。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文艺路线方针,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理论指南,体现了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吴为山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作开题演讲
习总书记说:“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个精神的大厦是由“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大量文艺作品构建而成的。因此,创作具有中国精神的好作品并进行有效传播是十分重要的。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什么是中国精神?我的理解是:中国精神是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创新精神的表征,是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是中国人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是中国人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人在追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夸父逐日”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艺术创作会生发出新的生命气象。它是我们可以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恪守中华民族之本的精神支柱。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才能在脉管中涌动爱国主义的血液,进而激荡艺术创作。
中国精神中最核心、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是爱国主义,它体现在人和事,体现在文化中。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品、有质、有格的仁人志士,是善良、勤劳的人民。事,是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推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与进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是生活中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之事。文化,概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文化的精华则是一切经典的创造。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只有沐浴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阳光雨露下,才能创造出有灵魂的不朽之作。
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是以其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团结御侮、视死如归的不屈精神为特征的。如司马迁、李白、范仲淹、顾炎武等,他们思想的深刻性无不表现出对祖国至诚的爱。
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史。长期以来,这种爱国的精神和情怀渗透在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生命基因中。它融入民族性格,在个人与祖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中,体现归属感和凝聚力。因此,国家、民族不仅仅是疆域的版图,更是文化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文艺要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何以唱响?这不仅反映在内容和题材上,还应该在艺术表现上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片面地将流行的、新潮的、昙花一现的时尚文化作为先进文化来模仿;也不会将封建的、落后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作为传统来继承。中华美学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我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有八个方面:一是儒道互补的文化结构,二是澄怀味象的生命体验,三是仰观俯察的观照方式,四是妙悟自然的欣赏特征,五是虚实相生的创作法则,六是境生象外的审美生成,七是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八是高明中和的最高理想。
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审美理想,其作品必定有底气、骨气、正气、大气。
世界是一个多元并存、多元互补的生命共同体,我们坚信中国精神在人类史上具有普遍的意义。有效地在国际传播中国文化不仅是扩大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同时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国际传播贵在对话、讲故事。因此,以立像、办展、演讲等是推出经典的方式。
立像,是指立圣贤之像。让面含春风的老子、孔子立于世界,会使人们觉得有这样祖先的民族一定是礼仪之邦。
办展,通过对古代和现代一脉相承的作品展览,完整地展示中华民族的美的历程,会使世界感知这个民族前进的步伐。
演讲,从语言文字道出一个有意味的中国故事。
这些年我做了两件事:
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开始创作系列中华人物塑像以立时代丰碑,已创作了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近500尊塑像立于世界多个国家。这是以“人”为核心的创作。恩格斯指出文化即人化。表现人民,首先要从表现好个体的人入手。习总书记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通过对温良、灵敏、坚毅的中国人的塑造,我在寻找、在求索,如何表现一个伟大民族曲折而自强不息的心路历程。一个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和民族情感融为一体,才能传递温度、放射能量,体现魅力;这样所塑造的群像,是大写的“中国人”。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225/1011.html
上一篇:文学类型与类型文学类型化写作三人谈
下一篇:浅谈世纪年代我国大众文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