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京剧大师梅兰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方兴未艾,艺术与政治处于相互矛盾关系的二十世纪,作为哲学家、艺术理论家的瓦尔特·本雅明开始思考机器对艺术作品产生的
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方兴未艾,艺术与政治处于相互矛盾关系的二十世纪,作为哲学家、艺术理论家的瓦尔特·本雅明开始思考机器对艺术作品产生的影响。其中以摄影为代表的技术,在本雅明看来,虽然对以写实构形为媒介的绘画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但它并没有消除绘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存在,只是使之转换了表达方式,即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具象走向抽象。他从技术的视角来看待艺术在当时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将机器融入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从而影响了传统的艺术理论。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技术的发展对艺术的深刻影响,感受到其理论的前瞻性。
“自古以来,艺术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时下尚未完全满足之问题的追求。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史都有一些困难时期,在该时期,艺术形式所追求的效果只有随着技术水准的变化——即只有在某个新的艺术形式中才会自然产生。”中国同时期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传统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他被赞誉为民族的京剧大师、“国粹”文化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做出了极大贡献,可谓成功演绎了京剧的灵魂。他意识到京剧需要走向世界、流于国际,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梅兰芳先生对京剧的一系列改革,使中国传统京剧艺术呈现出质的进步。从1920年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到1948年在上海华艺影片公司拍摄彩色片《生死恨》,再到后来彩色电影片《游园惊梦》的完成,梅兰芳先生在不断地促使京剧更加适应当时社会的欣赏需求以及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技术的运用很好地帮助梅兰芳先生将其艺术创作用一种科学的方式保存下来。在传统的口传心授基础上,适当采取机器技术的辅助,如灌制唱片、录制电影,将精华的剧目最大程度地以最先进的样貌传承下去。这不仅体现了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也使艺术作品更加方便和贴近人民大众,虽然缺失了真实舞台表演的“光韵”,取代了原作独一无二的存在,但这些艺术复制品却使艺术作品得以流传,并赋予其现实的活力,从而有利于京剧艺术表演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扩大影响力。
二、梅派的“光韵”
本雅明的“光韵”概念在《摄影小史》中首次提出,并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加以完善。它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原真性(即独一无二性、即时即地性)、膜拜价值和一定的审美距离感,这是在艺术复制品中所不存在的。
梅兰芳先生温润细腻的内心和谦逊好学的性格使他兼容各家唱腔之所长,糅合多种舞台表现形式,发展出独具一格的“梅派”,使京剧艺术的观赏性不断提高。他对唱腔、服饰、舞台、乐谱进行改革,努力使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模式互相碰撞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他首次在上海演出时,便吸收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对原有舞台表演反复打磨,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等,并开始研究新腔和学习昆曲。他编演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和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等获得众多好评,尤其是梅派经典剧目《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他还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把舞台灯光的作用推进了一步;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二胡,从而丰富京剧的伴奏音乐。这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使梅派京剧艺术具有了属于它的独特“光韵”。
以《宇宙锋》为例,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戏。梅兰芳并没有因为这出戏最初的叫座成绩不理想而弃演,相反,他继续研究改正。他虚心聆听身边人和观众的建议,力求做到极致,获得观众认可。他强调演员要设身处地去体会和感悟,要求演员首先要忘记自己是个演员,将自己跟剧中人融成一体,才能够把表演做得精确而极致。剧中皇帝威胁的态度与赵女那种强硬不屈的神态,显现出戏剧性的对比冲突。赵女下了金殿见到哑奴,那种又悲又喜的情绪和心中的千言万语在笑里带泪中作了一个凝重而悲凉的结尾。经过不断的剧情删改与身段、表情、唱腔的拿捏练习,《宇宙锋》获得观众好评,成为了梅派京剧艺术改革的代表作。至此,梅派的“光韵”在舞台上和剧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亲眼目睹的舞台演出效果绝对是唱片的音响效果所不能相比的。
另外,本雅明所指出的关于“光韵”的感知认识方式是随着人类整体的全部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这一点更体现在梅兰芳先生的开阔视野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赴美访问演出,在某种意义上,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家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赴海外演出的开端。此后,梅兰芳不断出访外国进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的传统京剧艺术,让京剧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光韵”。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312/1054.html
上一篇:致女儿的信致你我
下一篇: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体育场地预约平台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