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从科学角度破解手机蓝光伤眼之谜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相继普及,大众进入了“读屏”时代。电子产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用眼模式,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不再单单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相继普及,大众进入了“读屏”时代。电子产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用眼模式,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不再单单是职场人的日常,更是学生的生活常态,人们几乎生活在由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组成的“蓝光围城”里,眼睛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近几年,人们的眼健康意识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防蓝光”这个概念,但因了解渠道受限,依旧对防蓝光没有一个全面认识。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全面解析手机蓝光伤眼的问题。

蓝光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手机、电脑屏幕也会发出高能蓝光,太阳光中蓝光强度比手机的蓝光还要强,那太阳光一定更伤眼吗?其实不然。中午在太阳下,我们往往看不清手机屏幕,是因为太阳光比手机屏幕的光更强。但是我们在树荫下却能看清手机屏幕,因为太阳光经过反射吸收之后比手机屏幕的光要弱。

现如今,人类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而室内与树荫下的光环境类似,这个时候直视手机,手机屏幕的光比反射后的太阳光要强,且人类经过亿万年的演化,眼睛已经习惯于在反射光的辅助下视物。

人类的眼睛不是演化来直视光源的,但当人眼从户外转移到室内时,进入眼睛的光就变成了人造光和3C电子屏幕的光,电子屏幕的白光以直射的方式更多地进入眼睛。

手机、电脑的白光以直射的方式进入人眼,在面对这类电子屏幕时,人眼到电子屏幕的平均距离只有20cm左右。根据照度第一定律(E=cL/r2),光的能量与眼睛到电子屏幕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日常我们接触到的电视、手机、VR均与人眼的距离非常近,特别是VR,在相同亮度的情况下,其进入到眼睛的能量与电视相差一万倍。

近距离面对电子屏幕,电子屏幕发射出来的蓝光强度非常强,且又以直射的方式进入人眼,破坏了眼睛习惯在太阳光辅助下视物的习惯,显然电子屏幕中的蓝光会比来自太阳的反射蓝光更具破坏性。

另一方面,如上图所示,LED发出的光与太阳光完全不同。太阳光蓝低绿高,蓝光的能量概算是绿光的0.9倍,而人造光LED蓝高绿低,蓝光的能量概算是绿光的4.5倍。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其实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光强度的高低,另外一个是时间长短。长时间处在白光LED照射下,高能蓝光就很容易让眼镜受伤。

蓝光是伤眼的,但是在用光谱分析仪测量电子屏幕的光谱时,蓝色比会偏低。如下图,大概只有2.8%。

这与光谱图中的蓝光峰值很高显然是矛盾的。电子屏幕产生的全部蓝光量不可能仅有2.8%。蓝色比这一数值其实是电子屏幕光谱中的蓝色光强度与明视觉曲线相乘后得到的数值比例,其反映的正是我们人眼对蓝光的感知程度,并不是电子屏幕的蓝光能量比例。

明视觉曲线是1924年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 CIE)针对数百位民众进行的实验,把不同波长、相同亮度的光照射到人眼后进行统计,根据人眼对光的敏感反应而得到的曲线,因为人眼感知颜色的视锥细胞数量分布不均匀,导致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能力不同。蓝色比偏低,这说明蓝光在伤害人眼的过程中,很可能自身并不知道伤害正在发生,这是非常危险的。

蓝光危险,我们却无法感知伤害的发生。人眼视网膜损伤不可逆,却很少看到关于人体临床试验蓝光伤眼的现象。其实科学的进展,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研究蓝光伤眼这件事情上,因此,近几年研究如何修复人眼视网膜光损伤才是最重要的课题。蓝光伤眼的科学证据也不是完全没有的,下面列举几篇早年的蓝光研究文献:

1.金婉卿等用宽谱蓝光照射成年大鼠的右眼,左眼用防蓝光镜片将蓝光过滤后照射,发现宽谱蓝光照射会使视网膜损伤,功能不可恢复,而防蓝光镜片将部分蓝光滤除之后,对视网膜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

等用蓝光和黄光照射兔眼,发现要造成同样程度的视网膜损伤时,蓝光和黄光的强度不一样,蓝光所需要的强度仅仅是黄光的三十分之一[2]。

3.蔡善君等发现蓝光照射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可能是蓝光使细胞凋亡基因被激活,从而死亡[3]。

等使用波长320nm~600nm范围内各波长去照射大白鼠时,证实470nm以上的蓝光才是造成视网膜上皮和部分光感受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4]。

在保障人的安全下,将损伤控制在人眼可恢复的范围内,[5]2017年大连医科大学还尝试过真人实验。受试者为年龄在18到40岁的30位老师和学生,考虑到人眼损伤不可逆,所以仅让受试者使用iPad一小时,检测使用iPad前后的人眼黄斑区黄斑色素密度值,发现30位受试者使用一个小时的iPad后,屏幕发出的蓝光会造成黄斑色素密度下降。黄斑色素对视网膜光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密度的多少可能会影响视网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使感光细胞发生蛋白质变性,出现凋亡现象,一旦出现变性凋亡,就会严重影响视力下降,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408/1160.html



上一篇:未来水世界数字化生存
下一篇:浅议非专业大众人群的声乐教学训练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