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宣传部将廉洁种子播撒到普罗大众的心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许多人心目中,纪委无疑具有些许神秘色彩。尤其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纪委的工作大多只干不说,直到十八大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根本性改变。 传递廉洁理念让更多人了解纪委工作
在许多人心目中,纪委无疑具有些许神秘色彩。尤其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纪委的工作大多只干不说,直到十八大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根本性改变。
传递廉洁理念让更多人了解纪委工作,去掉它“神秘的外衣”,正是纪委监委宣传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你们坐在成都的地铁上,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播放的形象宣传片?”省纪委宣传部长谢辉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并从这句问话打开了话匣子。
充满人情味的宣传片
谢辉与新闻宣传工作颇有缘分,他大学学的中文,在校期间就去报社做了实习记者,不过因为各种阴差阳错,最终进入党政机关。“一晃快20年,转了一大圈,没想到会来到宣传部,又和新闻宣传打起交道。”
各级纪委将原来的宣教室改为宣传部,不过几年前的事。那时谢辉还在省纪委案管室工作,对于名称的转变,并未想太多。来到宣传部之后,他却有了一番认真的思索。谢辉告诉廉政瞭望记者,以前宣教更多侧重于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系统内的干部或者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却不一样,是面向整个社会大众。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宣传工作要更加开明开放。
“开明开放需要的是底气与自信,这来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谢辉认为,现在监委的宣传工作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工作任务重,空间也很大,“因为我们说的就是我们做的,我们倡导的就是老百姓期许的。”比如,之前他们拍摄影片,主要是警示教育片,都是给特定人群观看的。如今他们却要拍摄形象宣传片,希望看的人越多越好。
去年,四川省纪委机关推出了全国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制作的第一部形象宣传片《我们永远在路上》。无论你是行走在霓虹闪烁的春熙路,或者拥挤在繁忙的地铁车厢,都能看到这部充满人情味的宣传片。该片以“老中青”三代纪检人平凡的日常工作为视角,通过努力适应纪检工作快节奏的纪检新人,将工作热情化为对群众真情的纪检人,以及长年奋斗在纪律审查一线的纪检老将三个人物为主线,表现了当代纪检监察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亮剑、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情怀。许多观看过该片的群众都表示:“原来纪检人也和我们一样,拥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故事……”“打铁还需自身硬,亮相,需要更大的底气和勇气,因为你必须随时接受更严的审视和监督。”谢辉如是评价拍形象宣传片。
宣传部是“新”部门,与潮流同行,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上线才一年多的省纪委官微,圈粉近40万,每天推送几次,形式多样,与网友频频互动。现在正在面向社会征集主题为“廉洁四川·你我同行”的微视频,用新媒体方式讲述大家身边的廉洁故事。
讲究到达率和点赞率
2017年4月底,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举行。此次评选活动,由四川省纪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办主办,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出席晚会现场,还有大学生、警察、社区代表等观众方阵数百人。在网络投票期间,共有322万余人次参与了投票,不仅有川内群众,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巴西等国的投票。
灯光亮起,80岁的贺宗才第一个走上舞台,怀里紧紧抱着两本泛黄的线装书。三百年带经而锄,十四代耕读种德,父昭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锄头与经书,浇灌出子孙的诗书天地。聚光灯下,贺氏家族的“锄经”故事再次被人们翻阅。
“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只是省纪委挖掘本地资源,弘扬廉政文化的众多活动中的一个。据介绍,近年来省纪委宣传部注重加大对四川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廉洁思想、廉洁元素的挖掘,引导党员干部知古鉴今、鉴往知来。
“文化最具感召力、最具影响力,‘廉’作为四维八德之一,既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也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以文化人,化风成俗,让廉洁理念根植在公职人员和人民群众心中,更是宣传部长期的工作任务。”谢辉认为,将廉洁的种子播撒到普罗大众的心间,做的就是预防腐败的大文章。
在报社实习期间,老师反复告诉谢辉,写新闻稿件一定要找到由头。如今他也认为,搞宣传一定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讲究到达率和点赞率。谢辉透露,宣传部正在策划的下一个活动,不仅会与主流媒体携手,还要借鉴一些热播综艺节目的手段,总之是要吊起观众的胃口,让大伙参与进来,有兴趣往下看。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0620/1283.html
上一篇:吉林鼓舞万职工当创客
下一篇:侯宝林教育了一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