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文学论文_《文艺报》“热议小说”与当代文

来源:大众文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基本概念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1.3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1 《文艺报》相关研究综述 1.3.2 《文艺报》“热议小说”研究 1.3.3 “一体化”问题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基本概念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1.3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1 《文艺报》相关研究综述

    1.3.2 《文艺报》“热议小说”研究

    1.3.3 “一体化”问题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意义

第二章 “一体化”开端期:批判与希冀(1949-1955)

2.1 真实、多元的文本世界:“热议小说”作品本体分析

    2.1.1 工农兵人物形象的真实塑造

    2.1.2 新生活与革命历史的如实讲述

    2.1.3 现实主义创作下的多元艺术风貌

2.2 层级与体制的建立:“热议小说”创作主体分析

    2.2.1 文艺界“会师”队伍构成

    2.2.2 工农兵作家的成长与培养

    2.2.3 资深作家的艰难与贡献

    2.2.4 作家体制化的开始

2.3 “破”与“立”之间:“热议小说”批评文本分析

    2.3.1 对新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期待

    2.3.2 “浇花”与“锄草”的并存

    2.3.3 政治性批评话语凸显

2.4 丰富的构成:“热议小说”批评主体分析

    2.4.1 精英评论家的“定位”与“保卫”

    2.4.2 普通读者的“愤怒”与“捍卫”

    2.4.3 作者的自我批评与自我争辩

    2.4.4 《文艺报》编者的“引领”与“裁判”

第三章 “一体化”发展期:中断与推进(1956-1962)

3.1 超越现实的理想与浪漫:“热议小说”作品本体分析

    3.1.1 高大理想人物形象的出现

    3.1.2 理想烛照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书写

    3.1.3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贡献

    3.1.4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交映

3.2 “大我”与“小我”的融合:“热议小说”创作主体分析

    3.2.1 创作主体多元化与群体化

    3.2.2 个体生命的历史化书写

    3.2.3 主流创作思想的表现与迎合

3.3 平等地“争鸣”:“热议小说”批评文本分析

    3.3.1 “争鸣”现象的出现

    3.3.2 创作规范和标准的初步确立

    3.3.3 对作品艺术性的珍视

3.4 喧嚣的大多数:“热议小说”批评主体分析

    3.4.1 群众批评力量的增强

    3.4.2 激进政治评论者的登场

    3.4.3 精英评论家的独立与坚守

第四章 “一体化”形成期:统一与确立(1963-1966)

4.1 完美与纯粹:“热议小说”作品本体分析

    4.1.1 完美典范“超人”形象的出现

    4.1.2 阶级斗争主题的一致表现

    4.1.3 极致浪漫主义风格的趋同

4.2 体制内的“建设者”:“热议小说”创作主体分析

    4.2.1 工农兵作家中心化

    4.2.2 趋同的政治化写作模式

    4.2.3 独立性与个性渐趋消失

4.3 同一与统一:“热议小说”批评文本分析

    4.3.1 与创作话语“同质”的批评

    4.3.2 批评标准的确立与统一

    4.3.3 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视

4.4 主流与合流:“热议小说”批评主体分析

    4.4.1 批评主体工农兵化

    4.4.2 精英评论者的独立性消失

    4.4.3 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合一

第五章 结语

5.1 1949-1966“热议小说”创作再认识

5.2 1949-1966“热议小说”批评新思考

5.3 文学“一体化”的形成与消解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会长赵魁元先生访谈录

附录二 丁玲最后一任秘书王增如女士访谈录

附录三 赵树理孙女赵飞燕女士访谈录

附录四 原《文艺报》、《红旗》杂志编辑雷声宏老师访谈录

附录五 姚雪垠之子姚海天先生访谈录

附录六 原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郑一奇先生访谈录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qikandaodu/2021/1110/1389.html



上一篇:中国文学论文_清代话本小说中的江南书写
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_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的想象与

大众文艺投稿 | 大众文艺编辑部| 大众文艺版面费 | 大众文艺论文发表 | 大众文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众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