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科幻文艺作品带来受众恐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刚刚起步,人们对这两个领域的认知大多在幻想的层面,而此时的电影工业也在蓬勃发展,许多与这两个领域相关的科幻电影纷纷上映。半个多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刚刚起步,人们对这两个领域的认知大多在幻想的层面,而此时的电影工业也在蓬勃发展,许多与这两个领域相关的科幻电影纷纷上映。半个多世纪以来,现实中人类科技的很多进步都体现在这两个领域之中,而曾经一些只属于电影的想象,有的已变为现实,有的则逐渐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与之相伴的是,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不少人的惊慌和恐惧。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从纯伦理学的角度对此现状进行讨论和分析,往往忽视了从文艺、情感或审美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事实上,以科幻电影为代表的科幻文艺作品,在影响受众对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的理解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数受众不是科研工作者,往往缺乏对某项科学技术进行全方位探究的能力;但几乎所有受众都是艺术欣赏者,可以对包括科幻电影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进行接受和鉴赏。当科幻电影将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可能带来的危害呈现出来时,受众的恐惧便由此产生,而现实中技术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又加剧了受众的这种恐惧。那么问题是:科幻文艺,尤其是科幻电影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未来科技的恐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对新兴科学技术的质疑、排斥甚至是彻底反对,古已有之。在不同时代,表达对新兴科技之焦虑的方式也存在多样性,但艺术的表达总是能够在受众中引起更强烈的反响,艺术警示所起到的效果往往要大于枯燥的理论分析和刻板的道德说教(此处不是说理论分析和道德说教不必要、不深刻,而是说这两种方式的效果不如艺术式的寓言)。以叙事为主的科幻电影,将叙事艺术的特点和电影艺术的优势结合起来,直观有效地引起受众的注意、打动受众的情感、引发受众的思考。虽然其中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但其价值导向和最终结局可能并未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可然律和必然律”偏离过多,这或许也是亚里士多德推崇“诗”的原因,同时也可能是艺术能够在人类文明史中广泛而长久存在的原因。艺术绝不仅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奢侈品,艺术与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生生不息。
原标题:科幻文艺作品带来受众恐惧——以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题材电影为讨论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7日总第1961期 作者:郭玉越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zonghexinwen/2020/070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