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众文艺》栏目设置[05/29]
- · 《大众文艺》收稿方向[05/29]
- · 《大众文艺》投稿方式[05/29]
- · 《大众文艺》征稿要求[05/29]
- · 《大众文艺》刊物宗旨[05/29]
坚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谷花鱼》剧照 近日,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名单公布,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市文化馆、易门县文化馆主创并联合打造的花灯小戏《谷花鱼》入围戏剧类作品名单,并将
《谷花鱼》剧照
近日,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名单公布,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市文化馆、易门县文化馆主创并联合打造的花灯小戏《谷花鱼》入围戏剧类作品名单,并将于5月16日至19日登上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舞台,参加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
群星奖作为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面向的是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和群众文化工作者。花灯小戏《谷花鱼》是我市群众文化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展现了我市群众文艺的创作实力。5月5日,记者来到市文化馆采访,倾听主创人员讲述《谷花鱼》创作、演出及背后的故事。
以小见大出新戏
清晨的市文化馆综合演艺厅,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员们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工作。作为导演的市文化馆副馆长朱建锋和易门县文化馆馆长钱伟非常专注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不时相互商量并对演员加以指导。等到休息的间隙,朱建锋跟记者聊起了与《谷花鱼》这部花灯小戏“结缘”的过程。
朱建锋说:“一直以来,市文化馆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充分调动和扶持基层文艺创作。这些年我们都在举办玉溪市基层戏剧、曲艺创作培训班,期间会向各县(区)征集优秀戏剧、曲艺创作作品。2018年上半年,征集到的小品《真假》立意深刻,有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本着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传承玉溪花灯戏的想法,我们最终把小品《真假》打造成了花灯小戏《谷花鱼》。”2018年7月,市文化馆和易门县文化馆开始联合打造花灯小戏《谷花鱼》,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排演,被选送参加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评选角逐,并在戏剧门类脱颖而出斩获“彩云奖”。
据介绍,花灯小戏《谷花鱼》讲述的是主人公王作诚用饲料鱼冒充谷花鱼贩卖,妄图以假乱真,从中牟利。被扶贫工作队员李大鹏撞见并及时制止,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此时王作诚女儿小芳回家看望父亲,并为父亲带来了礼物,小芳的出现,使剧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主创人员旨在用花灯小戏的艺术形式表现为人做事,当有圭臬,切不可贪图小利,忘其根本。
关于《谷花鱼》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2017年,针对社会上存在以假乱真的现象,编剧薛琴想呼吁人们何时何地都要讲求诚信,以诚为本。“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易门人,以我们当地有名的谷花鱼为主题,在抨击集市上用饲料鱼充作谷花鱼贩卖现象的同时,也希望借此能够再现家乡的风土人情。”近年来,谷花鱼养殖作为助农脱贫、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易门多地进行培育发展。为深入了解谷花鱼与饲料鱼的区别,薛琴曾多次到十街乡、绿汁镇等地咨询谷花鱼养殖户,深入了解、学习辨别真假谷花鱼的方法。于是整个作品结合扶贫,围绕谷花鱼的贩卖展开创作。“我一开始是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剧情,而后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加工创作改成花灯小戏,不仅情节变得更加精彩,而且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矛盾的冲突转化也更加吸引人,且极为自然。”薛琴说。如今,剧本经过数十次的修改和完善,力求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戏剧中的人物、情节牵动、感染。
辛劳和汗水的结晶
钱伟告诉记者,在《谷花鱼》这部花灯小戏中,编剧、导演、演员等演职人员都付出了很多辛劳,一直以来大家听取不同意见,在排练中不断发现问题,对情节的设置、台词、动作等进行一次次的修改、调整、打磨,并对服装、道具、舞美等进行反复构思、设计和定位。
钱伟说,《谷花鱼》以卖谷花鱼为主线,塑造了三个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王作诚的狡黠、李大鹏的耿直、小芳的善解人意,几个形象互衬互补,十分惹人喜爱。同时,这部花灯小戏运用了传统玉溪花灯曲调,融入彝族音乐,构成了风趣幽默的音乐唱腔,并运用花灯独有的崴灯步伐,融入了大量的彝族舞蹈动作,形成诙谐幽默、载歌载舞的表演风格。此外,服装选取了五彩斑斓的彝族服饰,道具也融入彝族符号,透着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
钱伟还说道,易门一直有着浓厚的花灯小戏氛围,《谷花鱼》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演出中深受欢迎和好评。《谷花鱼》搬上舞台至今,已经演出30多场次,参加过2019年“文化惠民”--云南省“彩云奖”获奖作品巡演活动、易门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易门县2019年“百团千队”红色文化轻骑兵优秀节目惠民演出活动、易门县2019年“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旅游节演出等,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文章来源:《大众文艺》 网址: http://www.dzwyzz.cn/zonghexinwen/2020/0912/675.html